建議去看血液腫瘤科


紫斑症
是因為皮下出血所引起的皮膚的紅紫色的斑點。跟因小血管擴張所引起的紅色的 斑點(紅斑)不同。紫斑症是會引起紫斑的血液病的統稱,因此原因疾病很多,不過 多屬於血液病的一種。紫斑是出血性疾病的症狀之一種,在皮膚下出現紅紫色的斑點 ,其實它的本質是出血性疾病因還會有其他跟出血有關連的症狀如:粘膜出血、關節 出血、腸道出血、尿道出血等等。因此,如果發現皮膚上有紫斑出現,還需要注意是 否有流鼻血、下血 (便血) 、血尿等症狀,這些都是同一病因所造成的。


紫斑的顏色剛出現時是紅色,然後就由紅色、紫紅色、紫青色、青色、綠色、黃色依 次變色最後褪色而消失。因此紫斑的顏色就因為發生後的時間的長短而異,通常在二 至四週內會消失。


出血性疾病中以紫斑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叫做紫斑症,其出血的原因是由於毛細管、血 小板及凝固因子的變異所引起。紫斑由其形狀的大小、範圍可分為點狀(Petechiae)、 斑狀(Ecchymosis)及瀰漫性出血(Sugillation)。


點狀出血的大小在約 3mm以下,像蚊子咬到後的紅腫一樣大小,斑狀出血就範圍較大 ,像被手指用力擰到後產生的紫斑一般大小,從3 mm 到 4 ~ 5 cm 大小。瀰漫性出血 則為一大片的出血,屬於嚴重的症狀。點狀出血多因血小板數減少或血小板功能衰弱 而引起。斑狀及點狀出血的同時出現多因毛細血管因、免疫因素、血小板和凝固因子 缺乏等多重原因所引起。彌漫性出血則多因凝固因子減少所引起..........



內容過多未載完,欲看完全部內容請到下面網站閱讀。


style="LINE-HEIGHT:150%;MARGIN-TOP:6px;TEXT-INDENT:26px;MARGIN-BOTTOM:0px;MARGIN-RIGHT:0px;">「醫師,我發現最近皮膚出現許多點狀的紅點,不痛也不癢,另外也覺得皮膚容易瘀青,特別是不小心輕微碰撞後就出現一整片瘀青....」,王小姐今年三十歲,近幾星期來容易瘀青情況越來越嚴重,也發現刷牙容易流血,生理期拖長,量也增加的現象。經詳細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後,醫師為她安排血液檢查,發現血小板只有5,000/ul(正常為150,000-400,000/ul),紅血球與白血球都正常。進一步檢查證實她得到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(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, ITP)。經給予適當藥物治療,血小板逐漸回升,皮下點狀出血及瘀青漸漸消失,其他出血症狀也恢復正常。

這是典型血小板低下症的臨床表現。血小板是三大血液細胞之一,主司血液凝固與修補作用。正常血小板由骨髓製造後於血液中循環,哪裡有出血或受傷,它便去堵住破口,再呼朋引伴吸引更多血小板前來,共同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形成凝血塊以止血。當血小板缺少身體便有出血傾向,如點狀出血、瘀青、紫斑等,若血小板數太低,甚至可能引起嚴重的重要器官自發��出血,如腦出血、腸胃道或肺部出血而造成死亡。


為什麼血小板會減少呢?

第一是骨髓製造血小板的功能減少﹔第二是血小板在周邊血液被破壞增加。血小板製造可因放射線、化學治療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受抑制,而骨髓本身疾病,如再生不良性貧血、白血病,骨髓分化不良等皆可引起製造減少。在破壞增加方面,常見的有經由產生自體免疫抗體來破壞,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、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、某些藥物等,而病毒感染也常引起血小板低下,如登革熱病毒、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等。此外血小板低下也常見於脾臟腫大病人,如肝硬化病人因門脈高壓引起脾臟腫大,造成血小板破壞增加。所以進一步檢查除血小板外,骨髓檢查、腹部超音波、自體免疫疾病檢查、病毒感染或藥物相關檢驗都必須考慮。

在治療上最重要在於找出致病因。若因自體免疫抗體造成血小板破壞,其治療方式有:(一)免疫療法,給予類固醇藥物,減少抗體產生造成血小板破壞,(二)脾臟切除術,對免疫療法無效或產生副作用者,(三)其他免疫抑制劑,給予類固醇反應不佳者,(四)免疫球蛋白,考慮藥物效果不佳預備施行手術或危及生命出血者。至於血小板的輸注,對因免疫問題引起的血小板低下其效果有限,除非危及生命出血才考慮。綜合上述,我們知道血小板減少的症狀可由皮膚瘀青到致命性腦出血,因此當發現身上有異常出血點或瘀血時,必須儘快就醫,詳查病因加以治療,以免造成嚴重併發症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慧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